行业聚焦|听纺织服装企业说:协同共生,挺过疫情“倒春寒”

行业聚焦|听纺织服装企业说:协同共生,挺过疫情“倒春寒”

2022年4月19日 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_|上海国际服装展,上海服装展,上海服装博览会



按惯例,每年的三四月是纺织服装企业的销售旺季。但是,谁也不曾料想2022年的这个春天,陡然严峻的疫情形势让原本已逐渐复苏的服装业又陷入“倒春寒”。


近两个月来,深圳、广州、东莞、上海、苏州、宁波、吉林、大连、泉州等多地疫情频发,令城市运行出现“停摆”。而眼下正值春夏装销售、秋冬装订货时节,随着一个又一个城市按下“暂停键”,不仅带来了线下零售冲击,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此轮疫情引发的物流问题,让整个服装产业链都陷入了困境。


20220429101432.jpg

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面对新一轮的疫情冲击,纺织服装人并没有坐等,仍然努力寻找出路应对困局。仍处于封控管理的晨风集团努力协调物资,保障昆山工厂近500名员工的日常供应;大杨集团想方设法协调人员与运输,确保按期生产和交货;赢家时尚集团争分夺秒抢时间,赶制夏装和秋装新品,努力让企业生产运营回到正轨;两三事艺术女装持续深化提升产品设计与品质,并投入更多人力提供更好服务体验;杰恩盛纺织不计较一时得失,宁愿自身损失也要保证客户在疫情期间的面料供应;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的不少店主在复市后,积极转向直播销售来吸引私域客流……


值得关注的是,尽管大家都在积极想办法自救,但物流运输受阻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最大难题:不仅前端生产原料供应不足,后端销售也面临发不出货导致库存高企等一系列问题。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,这势必将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,进而动摇企业稳定发展的根基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在供需端的双重压力下,企业经营信心明显不足,对未来预期也并不乐观。


其实,保障物流畅通也是打好防控“硬仗”的一部分。充足的、及时的物资供应,不仅是稳定民生与企业发展的“生命线”,更关系着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“两手抓”的全局,如何确保产业链、供应链“不掉线”已变得迫在眉睫。


1 生产链、供应链承压


在中国的经济版图,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,但在这轮来势汹汹的疫情中,长三角地区首当其冲,上海及周边城市更是影响明显。


4月13日,当记者电话采访晨风集团高级顾问尹国新时,他刚做完核酸检测。按照疫情防控要求,此时已是晨风集团在江苏昆山的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的第三周。


“在这段时间,工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,客户样衣收不到、面辅料也进不来、物流更送不出去,产品只能积压在仓库。”尹国新无奈地说。他表示,在这种情况下,已经有客户考虑将订单转至东南亚。


以出口为主导业务的晨风集团是优衣库、阿迪达斯、CK等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,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50.24亿元。而此轮疫情中,晨风集团在金坛、昆山、宿迁等长三角地区的14家服装工厂和2家上海公司均涉疫情防控,令企业压力陡增。


其实,得益于多年积累的生产供应链优势,晨风集团在过去数年已尝试孵化运作似我(COMME MOI)、柏明(BLOOMING)等服装品牌,并已初见成效,拥有一批稳定的客群。但受疫情影响,这些线下门店或关停、或客流锐减,连货品正常上新都无法保障,生意下滑明显。


“像以往此时要举行的秋冬装订货会约占全年品牌销售的60%,如今也不得不转到线上开订货会,充满不确定性的预期让买手们下单也变得非常谨慎,只有往年20%~30%的订货量。”尹国新表示,面对持续近三年的疫情,企业其实已加快线上布局,推进全渠道运营,而物流运输的不畅让线上销售也颇受掣肘,哪怕顾客下单了都无法快递出货。在内外双重影响下,企业承受了巨大压力。


一直以来,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最发达区域,多年来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及相关配套能力,吸引了不少服装企业将供应链重心放在江浙沪地区。但在这轮疫情的冲击影响下,众多服装企业不得不面临江浙沪地区资源“断供”的局面。


“服装产品开发讲究季节性、时效性,但因为江浙沪等地实施封控管理,供应商停工、停运,导致企业的原料供应周期变长,设计师也无法如期选料、打板,延迟了现有设计进度,影响了服装生产‘上新’的正常运转节奏。同时,运输受阻带来的原材价格上涨,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明显压力。”赢家时尚集团副总裁袁琼表示。


由淘系电商发展起来的两三事艺术女装也深受其困。“两三事女装产品的印花多、工艺复杂,一件衣服需要在多个工艺厂完成工艺后,再到工厂进行加工生产。如果缺少其中一环,都会导致下一环无法进行。一旦有工厂因疫情停工,服装的出货周期就会变慢,进而使得预售时间变长,不仅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,企业还会面临延迟发货的罚款和赔付。


”两三事艺术女装副总经理冯远航表示,为减少工厂因疫情封控带来的无法出货影响,企业只能把订单分散下单,由不同地区的工厂进行生产,同时使用费用更高、时效和服务更好的快递,以增加成本的方式来尽量减小疫情影响。”


2 全力保生产、保交期


因为上海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,一些无法按期生产的订单开始转到国内其他地区,来自大连的大杨集团就接到部分服装定制订单。

据大杨集团党委书记、总经理胡冬梅介绍,近段时间以来,企业订单量饱和,生产满负荷运行,因此稳定生产供应、畅通物流运输、保证按期交货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。


但是,全国多地持续散发、多发的疫情形势,也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。“从年初香港到近期上海周边地区疫情频发,今年以来企业的原料采购陆续受到影响,尤其是此次上海疫情影响最明显。”胡冬梅表示,大杨集团在全球有6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,其中受上海疫情影响的供应商有90多家,影响比较严重的有20多家。为此,大杨集团紧急启动应急方案,与客户协商寻找可替代的面辅料产品。


到3月中旬,大连疫情防控形势的突然升级,又让大杨集团面临交通停运、物流停摆、部分员工无法通勤等问题。面对这一情况,大杨集团及时安排家在管控地区的员工入住职工公寓,并组织通勤车辆接送员工上下班。同时,大杨集团积极与当地区委、区政府沟通协调,为打通运输通道紧急建立“疫”时收发货物中转站,由集团车队进行来回转运,无缝衔接原料采购与进出口货物运输,保障“最后100公里”的物资配送。


最让胡冬梅感动的是供应链各方的通力配合。4月13日,一个杭州供应商的货几经周折送到大连。原本只需要20多小时的路程,由于交通管制最终用了30多个小时。“整个过程非常辛苦,虽然这一车的原料价值还不到1万元,但实际用车费用已超过1万元,并且供应商还主动提出承担这部分费用。


”还有在国际物流公司的总部协调下,4月9日,原定走上海的货物顺利由大连转道北京,再包机发往国外客户。“大杨集团创业多年来始终坚守信誉至上的理念,特别重视对客户的一诺千金。”胡冬梅在欣慰之余也不免担心,这只是应急之举,如果上海疫情长期得不到缓解,后续发上海的航运仍需另寻对策,尤其是客户信心动摇的话,很可能会退回到印度生产。


据了解,疫情之下,不计较一时得失,尽全力保障供应链顺畅,是不少企业的一致动作。杰恩盛纺织董事长邵宏洁告诉记者,这段时间以来,企业客服几乎是24小时在线,随时跟踪物流送货进展情况,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。“如果这批货被封住了,我们马上再发第二批货给客户,这样虽然自身会损失一些人力和财力,但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客户的利益,让他们能及时收到面料确保生产。”


今年以来,杰恩盛纺织的供应链受疫情影响面临诸多挑战,因此易地而处,邵宏洁深谙服装品牌的供应链之困,在这次疫情中为解决品牌客户的面辅料供货问题想了很多办法。“与其等待,不如积极改变。”他坚信没有不好的行业,只有不好的企业。面对整个市场环境的不景气,只要积极调整应对方案,总会收到一定的效果。


3月20日,杰恩盛纺织青岛公司解封复市。4月13日,杰恩盛纺织沈阳公司解封复市。但紧接着,邵宏洁又接到佛山公司可能要封控管理的消息。在种种不确定性的叠加下,邵宏洁认为,未来的市场形势并不容乐观,而在疫情日趋常态化发展的当下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只有抱团协作,才可能共克时艰。


3 产业链协同共生共荣


从2020年到2022年,当疫情防控从一场“突击战”转变为“持久战”,持续反复的疫情形势考验着每个企业的经营信心与韧性。


就在这个4月,邵宏洁做了一个决定:给公司员工提前10天发工资。“越到这个时候,我们越是要给予员工信心。”


胡冬梅也认为在疫情期间,做好员工的后勤保障和思想教育工作,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,是当下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。“我们要让全球客户感受到在中国生产基地是安全的,员工状态也非常稳定,这其实也是给全球带来信心,树立行业大企业的典范。”


20220429101449.jpg


“在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恢复信心的情况下,如果物流畅通,那么企业产能可以很快得到复苏。”尹国新认为,随着后续市场需求的逐渐复苏,具备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抢占市场先机。


尹国新以时尚工园为例解释道,当市场需求反弹,企业需要快速做出反应,马上对接到供应链相关资源,而时尚工园内集合了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,能帮忙品牌商和生产供应商高效互动起来,未来将对促进企业恢复销售发挥重要作用。


“产业链协同才能共生共荣。”胡冬梅谈及企业应对疫情之策,表示要在供应链方面多做储备,尤其是对关键的面辅料产品做多元化开发。“疫情前,客户一直采用的是德国科德宝的产品,但科德宝也是最早受到上海疫情影响停运的企业之一,我们临时去找可替换产品的打样、测试、确认周期很长,很容易影响正常生产周期,后续我们将对此提前做出备选供应方案,以备应急。”


赢家时尚集团也认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,以快速柔性供应链为支撑,可以帮助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。袁琼表示,赢家时尚集团以数字化为驱动,推动建设集约化采购、快速翻单、高效化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体系,不断提升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。目前其全球首个高端女装全智能供应链平台的生产规模达500多万件,年增速在20%以上。


眼下,不管企业自身如何努力,对于整个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还在于物流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。记者也注意到,近日来多部门已连续下发保障货运物流畅通的通知,其中交通运输部制定实施11项举措,尤其是对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展开自查自纠,从4月12日起每天对外公布全国高速公路关停信息,确保港口与航道的畅通;工信部在4月15日召开专题会议,明确要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其上海工作组将陆续深入产业链龙头企业,及时协调解决关键原材料库存告警等影响稳定生产的急迫问题。


希望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尽快落实,以解决当下企业的“燃眉之急”。受多重因素影响,可以预见产业发展将会遇到更多困难,但中国服装产业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,也锻造出了极强的能力和韧性。


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,也呼吁所有上下游服装企业积极开展自救与互助,多一些理解,多一分努力,携手并肩,攻克时艰。(来源:中国服饰 兰兰 赵爽采写)





http://www.chic-expo.com/h-nd-375.html#_np=2_307


分享 :